隨著人們對產品要求的不斷提高,工業設計在產品研發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作為一名工業設計師,時刻更新自己的知識庫是必不可少的。為了幫大家在專業上有一個穩步的提升,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工業設計專業方向的書單,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
《設計心理學》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作者: [美]唐納德·A·諾曼(Donald Arthur Norman)
這不是一本單純講心理學原理的書、更不是我們常見的那種充滿陌生概念和拗口理論的教材,這是一本很有趣的、有關日常生活中的設計的問題的書。唐納德·諾曼以日常常見的產品與環境設計為案例,運用認知心理學的原理與方法,深入淺出地分析了與設計相關的一些關鍵問題。
唐納德·A·諾曼:美國認知心理學家、計算機工程師、工業設計家,認知科學學會的發起人之一。作為一個以人為中心的設計的倡導者,他最著名的書就是《設計心理學》。
《設計中的設計》
《Designing Design-Kenya Hara》
作者:[日] 原研哉
原研哉在本書中提出了這樣一個思考:設計到底是什么?為了給出自己的答案,他走了那么長的路,做了那么多的探索?!癛E-DESIGN——二十一世紀的日常用品再設計”展真是一個有趣的展覽,但又不僅僅是有趣,它分明是為我們揭示了“日常生活”所具有的無限可能性。若我們能以滿懷新鮮的眼神去觀照日常,“設計”的意義定會超越技術的層面,為我們的生活觀和人生觀注入力量。
原研哉:日本中生代國際級平面設計大師、日本設計中心的代表、武藏野美術大學教授,無印良品(MUJI)藝術總監。原研哉往往能夠透徹地消化身邊環境帶來的訊息,再將這些無形的訊息轉化為大眾所能明白的、看得見的影像,這一種能力不是一般的設計師所擁有的。
《通用設計法則》
《Universal Principles of Design》
作者:威廉·立德威爾(William Lidwell)/克里蒂娜·霍頓(Kritina Holden)/吉爾·巴特勒(Jill Butler)
本書是第一部跨越各專業領域的設計著作,圖片豐富,使用方便。用清晰易懂的語言解說設計概念,且配有將概念用于實踐的圖示實例。從“80/20法則”、“意元集組”、“娃娃臉偏見”、“奧卡姆剃刀”、“自相似性”到“講故事”等通用法則。本書收錄了 125 個重要的設計理念和發人深省的知識,從不同視角審視設計問題,可以說是第一個跨學科的設計參考,設計師的通關秘籍。
威廉·立德威爾:主要從事以設計和工程心理學為主題的寫作、演講與咨詢工作。對跨學科的設計、組織創新方法及制度化創新尤其感興趣。另著有《解構產品設計》和《卓越管理準則》。經常為熱門設計類報刊撰寫文章。
克里蒂娜·霍頓:現任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約翰遜太空中心“使用性測試與分析設備”(UTAF)的技術指導與執行經理,負責提案、項目規劃、人員任務分配與指導及UTAF技術質量監督。
吉爾·巴特勒:曾繪制、設計與創造的作品多到連她自己也記不清了。在多家組織擔任設計師與設計顧問。2002年成立“本質創造者設計工作室”。
《簡單法則》
《The Laws of Simplicity (Simplicity: Design, Technology, Business, Life) 》
作者:[美] 前田約翰 (John Maeda)
簡單不僅是一種能引發人熱烈效忠某種產品設計的特質,也成為企業對抗本身復雜機制的重要戰略工具。書中將「簡單哲學」劃分為「基本、中度和深度」三組漸進法則,深入分析了這三種法則所能應用到的領域。這本書的作者是前 MIT 媒體實驗室知名教授、現羅德島設計學院院長,書中他還分享了他的設計原則。 本書于 2007 年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引進,中文版名為《簡單法則》。
前田約翰:以創意教育聞名的美國羅得島設計學院(RISD)院長、被《福布斯》雜志評為“學術界喬布斯”。世界知名的圖像設計師、視覺藝術家、電腦科技專家。前田約翰在藝術上的貢獻也不容忽視,他得獎無數。他的作品也被紐約現代美術館、舊金山現代美術館、史密森尼機構的國家設計美術館收藏。
《關鍵不是你多好,而是你想要多好:全球暢銷書》
《It’s Not How Good You Are,It’s How Good You Want to Be:The World’s Best Selling Book by Paul Arden》
作者:Paul Arden
這本書涵蓋了作為一個優秀的設計師應具備的各方面素質,不僅僅局限于個人的專業能力,還包括了待人接物、處理各類問題和溝通的智慧。其中有很多關于設計師如何能夠在當今過度飽和的創意產業中競爭的見解。
《為真實的世界設計》
《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
作者:[美]維克多·帕帕奈克(Victor Papanek)
這本書通過為第三世界國家所做的產品與服務等這些最佳實踐的例子,質疑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興起的消費文化。此書預想了設計行業的未來,在保持自然和諧的條件下,他們實施教育來滿足“大部分”世界持續增長人口的需求。對于設計與批判,帕帕奈克用語言強調了他對于工業設計自我限制的觀念和擁抱所有被設計替代的人類行為的抨擊,這具有重大意義。
維克多·帕帕奈克:美國戰后最重要的設計師、設計理論家設計教育家之一。帕帕奈克一生主要在大學和藝術學院任教,獲得過許多重要的設計獎項。帕帕奈克勤于著述,他最重要的著作包括《為真實的世界設計》、《為人的尺度設計》、《綠色律令》。其中尤以《為真實的世界設計》影響最大,該書已經被翻譯成23多種語言。
《平行思考:逐步創新》
《Latest Thinking:Creativity Step by Step by Edward De Bono》
作者:[美] Edward De Bono
這本書介紹的是如何打破原有邏輯思維框架的思考問題方式,鍛造自己的創新橫向思維能力,在遇到多方面棘手的問題時可是有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由于作者常用十分學術的詞,所以書顯得很難讀懂,但里面提到的建議很有價值。
《設計的覺醒》
作者: [日] 田中一光
田中一光,日本設計協會、AGI(國際平面設計協會)成員,日本卓有成就的平面設計家。作者以親筆文字將讀者帶入自己的工作與生活,去體驗與眾不同的設計人生,進而認識一個真實、全面的田中一光。同時也能從中了解到日本設計的點點滴滴。
田中一光:日本設計協會、AGI(國際平面設計協會)成員,日本卓有成就的平面設計家。作為日本現代平面設計史上屈指可數的靈魂人物之一,田中一光推動著日本設計從啟蒙走向成熟,并培養了一批如原研哉、橫尾忠則、淺葉克己等當今日本設計界的中堅力量。
《設計的法則》
作者:威廉·立德威爾(William Lidwell) /克里蒂娜·霍頓(Kritina Holden) /吉爾·巴特勒(Jill Butler)
《設計的法則》的目錄按照字母順序和法則類別各自分類。每項法則都是兩頁對照的形式。左頁包括法則簡短的定義、進一步的描述、范例,以及法則使用的指導方針。注解列在文本的右側,提供細節與參考資料。右頁包括圖例與相關圖解,使讀者對法則有更直觀的進一步了解。杰出的設計并不僅限于少數有特殊才能的人,幾乎所有設計師都可以做到。運用卓越的設計法則,就會增加設計成功的可能性。
《創新的藝術》
《The Art of Innovation:Lessons in Creativity from IDEO,America’s Leading Design Firm》
作者:[美]湯姆·凱利(Tom Kelley) / 喬納森·科特曼(Jonathan Littman)
它不僅是關于可用性以及產品人機工程學的重要信息來源,并且也是學習如何對產品用戶體驗敏感的極好的來源。這本書是打著IDEO的頭號進行宣傳,但是此書上確實是有許多一些設計師不知道的富有開創性的信息,內容重點記錄, IDEO是如何成為世界上最好的設計顧問的成長過程。
《產品設計與開發》
《Product Design and Development 》
作者:卡爾T.烏利齊 (Karl T. Ulrich)、斯蒂芬·D.埃平格(Steven D. Eppinger)
這本書于2005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作為設計專業教課書使用,目前已經更新到第四版。本書和大部分教科書關注設計和創造流程不同,它講述了整個產品開發流程,甚至被譽為連接中國制造和中國設計的橋梁之一。
卡爾·T·猶里齊: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教授,同時任職于機械工程系。他領導了許多產品的開發工作,包括醫療設備和運動產品等,并且是兩家技術型公司的創立者。在這些工作中,他獲得了18項專利。
斯蒂芬·D·埃平格: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教授,兼該學院的副院長,同時也是工程系統系教授。他專門從事復雜產品開發的研究工作,他的研究與汽車、電子和航空工業領域聯系密切,目前的研究重點是產品開發實踐的創新和項目管理技術的改進。
《設計幾何學—— 關于比例與構成的研究》
作者:[美] 金伯利·伊拉姆
金伯利·伊拉姆揭示了數學與美的神秘關系,用平實的語言表達晦澀難懂的數學?!对O計幾何學——關于比例與構成的研究》用它的細節簡圖,不僅解釋了測量科學怎樣提供信息,甚至創造自然界和藝術作品中的美,但更重要的是如何運用這些技術在我們自己的設計中創造美。
金伯利·伊拉姆:靈林藝術與設計學院圖文與交互式流系主任。
《產品的誕生:從概念到生產經典產品50例》
《Process: 50 Product Designs from Concept to Manufacture》
作者:哈德森 (Jennifer Hudson)
這本書不僅關注生產,而且也希望結合技術與靈感嘗試理解那些我們在雜志上才能看到的設計師們(另外還有一系列新面孔)的思想,審視他們的設計哲學和具體做法,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了解他們所創造物件背后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仿生學:源于大自然的創新》
《Biomimicry:Innovation Inspired by Nature》
作者:Janine M. Benyus
這本書把可持續設計深入到產品核心中去,從大自然中吸取靈感。如果你還不了解什么是仿生學,那這本書剛好可以給你全方位的科普。這本書略帶文藝的講述了仿生學從生物上學習,找到靈感并加以利用的過程,力求把可持續設計深入設計師的骨髓和產品核心中去。
《設計元素:羅伊娜·里德·科斯塔羅與視覺構成關系》
《Elements of Design:Rowena Reed Kostellow and the Structure of Visual Relationships》
作者:[美]蓋爾·格瑞特·漢娜(Gail Greet Hannah)
這是一本對于所有工業設計師來說必買的讀物,它涵蓋了帕拉特設計學院理論課的精髓,Rowena的設計形式理論在書中也有體現,它告訴設計師如何準確把握、控制產品形式,解決復雜的設計問題,可是說是工業設計師必讀書目中精品。
《圖形圖像:數字繪圖中的光照與渲染(第二版)》
《Digital Lighting and Rendering(2nd Edition)》
作者:Jeremy Birm
這本書著重數字渲染和照明介紹,作者 Jeremy Birn 就是世界知名光照大師,是大名鼎鼎的皮克斯(Pixar)動畫公司的光照技術總監,可以說是身經百戰。他撰寫的這本書并沒有拘泥于任何程序化的東西,而是從渲染技術的基礎入手,讓讀者有實質性的收獲。
Jeremy Birn:世界知名光照大師,甘前是大名鼎鼎的皮克斯(Pixar)動畫公司的光照技術總監。他參與制作了《賽車總動員》(Cars)和《超人特工隊》(The Incredibles)等高票房“電影大片”。其代表作《數字繪圖的光照與渲染技術(第2版)》及其第一版暢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