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中國獨立設計師家具品牌都是以實木為主?
這幾年出現了很多年輕優秀的獨立家具品牌,但是大家基本上都是以全實木為主,只有很小一部分的工作室在研究其他材質,相比國外如Nendo,Front 等,我們在材質的研究上顯得有些同質化,沒有他們那么大膽與豐富,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1、實木家具門檻低(非貶義)
有個十來平米的場地,很基本的工具,就可以開搞了,材料也比較易得。目標距離出發點比較近, 設計師的控制力能達到。板式家具和金屬,塑膠等材質的家具,所需要的配合工種較多,對設備要求高,有的需要開模。
材料探索需要加工設備支持,各種加工設備都無形中增加了生產成本,如果在市場接受度不明朗或者利潤不如實木家具的情況下,貿然購置設備往往會造成資源浪費、得不償失的局面,我知道因此而支撐不下去的企業。
當然這只是我們現階段家具行業的發展水平,是一種在對自己起點的評估以及對市場的考量之后所產生的選擇,但如果能在一個單一領域一點一點走得很深入,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而對于整個現代設計領域來說,對不同材料應用的探索、使用當然是一個永遠的課題,好的設計永遠都是根據需求在合適的地方用最合適的材料。
我熟知的一家做辦公家具的企業給俄羅斯出口大批量辦公桌,但是因為本身桌面過于沉重,造成運輸成本增加,后來就改用雙包板中間加蜂窩紙的工藝減輕了重量,從而在保證桌面強度的同時,減少了很多運輸成本,這種有目的性運用材料其實就蘊含著現代設計的最本質內涵。
相信一些獨立設計家具品牌也會在有一定積累之后,再往前走一步的。
2、起步晚
實木產品有較為成熟的材料、加工以及安裝體系,以此為起點較為理所當然,每個品牌都需要先有自己的積累,然后才能往前繼續行走。
3、市場接受度問題
近幾年來一些日式實木家具、北歐實木家具逐漸在我國有了很多喜愛者,加上國人本身就有很深的實木情節,所以一些日式、北歐風格的東西再融入一些中國元素,在市場上自然就會有其受眾。
從市場接受度和安全感的角度來說,實木家具也有優越性,以名貴木材制作的家具有保值作用,可以傳家;
以橡木,水曲柳,榆木這些普通木材制作但表面涂裝木蠟油的家具對比以夾板密度板為芯材表面涂裝油漆的板式家具來說幾乎不釋放有毒有害氣體,形態也更多美感和個性,也更耐用。
4、工匠精神、人文精神的回歸
工業化每每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會產生一部分對傳統工匠、手藝人的懷念情緒以及思潮,中國現在也到了這個階段,近兩年很多以工匠精神來作為自己標簽的企業也越來越多。
羅永浩的T1號稱是智能時代的工匠,連New Balance都把李宗盛請出來以做手工吉他為主題推出了“致匠心”這樣的視頻廣告。
而實木家具其實是“工匠精神”這一詞語最好的聯想對象,這不有天啟皇帝這么一百年形象代言人在那擺著呢。
這也正是像一些品牌一直在強調自己的產品有很深的手工痕跡的原因,那種看到這些手工痕跡似乎就有鏟、鑿、刨、鋸等木工用具使用時的交響曲配合著木香味的畫面出現,這是很良好的暗示。